原来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得到推广。今天和孩子一起读课文活板,这篇课文出自梦溪笔谈,读完之后顿时被毕升的智慧所折服,尤其是里面有一句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我和孩子都以为从宋朝开始,书籍都是采用活字印刷的,但真的是这样吗?印刷术分两块,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大英博物馆里藏有公元868年中国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宋代沈括梦溪笔谈里有毕昇使用泥活字的记载自唐宋至清末,中国一直使用雕版印刷,但效率更高的活字印刷昙花一现,没有获得广泛的应用。
其一活字印刷的成本太高。这种成本,包括了造活字成本与排版成本,不像英文26个字母,汉字除了几千个常用字每个字要造很多份之外,还得时刻准备造各种生僻字而人力成本也高,至少得训练排版者识文断字,有一定的文字理解能力其二,活字印刷的质量不如雕版印刷。胶泥制作的文字,其形状不如雕版刻字工整,古代有能力印刷书籍的只有政府,更多的追求质量。
1、古代的书都是怎么印刷的啊?应该是活字印刷或者雕版吧·。希望对你有帮助基本上就是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过程:(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
2、中国古代印刷书籍用的是什么墨?墨不是矿石是松烟朱砂是矿石的粉末。古代制墨全部采用手工制作,主要工序有炼烟、和料、制作、晾干、描金。炼烟:是用不完全燃烧的方法从松枝或油脂中提取烟尘,分别得到松烟和油烟,燃烧时要严格控制火候、出入风口,掌握收烟时间,才能保证烟炱黑度、细度、油分、灰分。和料:是先将胶用文火熬烊,投入色素原料和添加原料,充分搅拌,杵捣均匀,据说和料要反复锤敲达“十万杵”,烟料和胶合料才能达到细腻均匀的程度,制成坯料。
晾干:墨成形之后还要晾干,有平放、入灰、扎吊三种方法。平放晾干的初期,墨要不断翻转,使干燥收缩时自然拱翘的墨体自行恢复平整,晾墨环境的温度、湿度要严格控制,风大、阳光直晒、过分干燥都会导致墨内水分析出不均匀,以致产生碎裂纹。另外,温度过大也不好,会使墨出现霉变,影响墨的质量,描金:墨干燥后,还要将墨面上的款识纹样作描金添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