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大都知道,活字印刷术是中国人发明的,公元11世纪的时候,北宋的工匠毕升创制了用胶泥活字排版印刷。而铅活字印刷和印刷机,则是古腾堡在今天的德国美因茨发明出来的,时间是在毕升之后的400年,即公元15世纪50年代,约翰古腾堡,是铅活字印刷的创始人和印刷机的发明者,他不仅是一个发明家,也是一个商人,1455年2月23日,古滕堡在自己的印刷工场里,第一次用机器活字印刷出了圣经。

约翰内斯古腾堡发明的铅活字印刷术,经济实用,他生前曾主持印刷了3万册不同版本的书籍。这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知识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欧洲在世界上最早开启现代化进程,与古滕堡的发明有莫大关系。更值得注意的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只有32个人生活在古腾堡之前,有67个人生活在他死后的500年中。这表明古腾堡的发明对激发革命性的发展是一项重要因素——甚至可能是一项决定性因素。

因为活字印刷术要求印刷的人认识每一个字,这样才能够熟练的操作排版。在古代识字的人并没有那么多。而认识这么多字的人也大多是饱读诗书的人才。这些人是不可能进入民间的印刷馆去工作干活的。所以人们把文章雕刻出来,然后再找一个相对廉价的工人,照着刻版做就可以了。根本就用不到活字印刷技术。所以也没有普及开了。因为在欧洲活字印刷术是科学复兴的手段,促使了科学的发展,以及欧洲革命的传播基础之一,反而相比之下在中国只是传播文化,而没有打破阶级。

从印刷发展史的角度看,必然先有雕版印刷,后有活字印刷。雕版印刷起源于中国,最晚在唐代已经发明。用活字印刷的这种思想,很早就有了,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诏书,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中国活字排印的开始,不过他虽已发明,未能广泛应用”。古代的印章对活字印刷也有一定启示作用。毕升通过胶泥燃烧的铁板而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3、印刷怎么弄首先,印刷文件最好不用位图软件做,而用矢量软件,因为位图文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特别是文字,如果DPI太高的话,文件又太大,而且做画册之类页码很多的话,PS简直无法操作然后是你的问题,其实你没必要想那么复杂,成品200mm*200mm,你就做一个200*200的文件,虽然现在没考虑出血,但是你也不要把字啊图形什么的做得太靠边,一是因为裁切误差,二是为了美观,做好定稿后,印前你再把文件四周加3mm的底色就行了,如果底色是图片或渐变什么的,那开始就要考虑到出血,稍微做得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