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印刷术是独立发明的还是由中国传过去的?印刷术的问世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欧洲和中国的历史上都有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但它们的发展历程和实现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同,中国的印刷术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汉朝时期,但大规模的印刷生产则出现在唐朝时期,唐朝的官方印刷所规模宏大,用人达数千人,而且在制造、储藏、保护、分类、整理等方面都非常规范,成为了后来印刷术的重要起点。
中国的印刷术最开始是使用木板进行印刷,然后用墨水将其印刷到纸上。这种印刷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如印刷速度慢、版面易损坏、无法批量生产等,因此在宋代时期,发明了一种可复用的活字印刷,将文字和符号分别铸成独立的铅字,通过排列组合可以印刷出各种文字和图案。而欧洲的印刷术则是由德国的古登堡在15世纪中期发明的,这种铅字印刷术取代了手写本,减少了错误,同时也增加了读者数量和可阅读的书籍数量。
1、为什么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因为欧洲的铅活字印刷术是以我国的活字印刷术为蓝本的,而我国的活字印刷术于元朝传入欧洲。1440年左右,古腾堡将当时欧洲已有的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发明了铅字的活字印刷。古腾堡受到中国印刷技术影响;中国的印刷术,通过两条途径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经俄罗斯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通过阿拉伯商人携带书籍传入德国,古腾堡以这些中国书籍,作为他的印刷的蓝本。
古登堡对这一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以铅活字代替了木活字活着泥活字。另一方面是宗教和政治上的需要。十五世纪欧洲开始了宗教改革。以路德派和加尔文派为代表的新教势力要求对旧的教会进行改革,这使得活字印刷这项技术变得很重要。因为在过去,欧洲一般只有教会的僧侣和教士才懂得文字,同时各种宗教和科技书籍十分的稀缺,天主教就提出信徒必须经由教士的指引才能升入天堂,就是说圣经的内容乃是由教士口述给信徒听的,教士成为凡人和上帝之间沟通的媒介。
2、印刷术在欧洲发展史的资料真正利用油印技术印刷文件的人是旅居英国的匈牙利人盖斯特泰纳。1881年左右,他用涂蜡的纤维纸作为模版,用铁笔把要印刷的资料刻于其上,铁笔刻写之处,纤维便出现微孔,然后将油墨刷于版上,用滚筒压紧推动,使油墨透过蜡版,粘附在下面的纸上。发明家爱迪生在20世纪初也对孔版印刷进行过研究,他把铁笔与马达配合起来,通过控制马达来使铁笔在纸上刻划,制成油印版。
1888年,盖斯特泰纳用打字机代替铁笔,他将打字机上的色带卸下,使字直接打在蜡纸上,字迹在蜡纸上留下痕迹。卸下蜡纸,铺于纸上,涂墨压印,获得了成功,10余年后,奥地利人克拉博发明了旋转式油印机,使得油印的速度大大地提高。凹版印刷术凹版印刷术大约产生于15世纪中叶,其原理是使印版的图文低于空白部分,版面结构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拓石,只是着墨部位正好与拓石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