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得到推广。今天和孩子一起读课文活板,这篇课文出自梦溪笔谈,读完之后顿时被毕升的智慧所折服,尤其是里面有一句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我和孩子都以为从宋朝开始,书籍都是采用活字印刷的,但真的是这样吗?印刷术分两块,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大英博物馆里藏有公元868年中国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宋代沈括梦溪笔谈里有毕昇使用泥活字的记载自唐宋至清末,中国一直使用雕版印刷,但效率更高的活字印刷昙花一现,没有获得广泛的应用。

其一活字印刷的成本太高。这种成本,包括了造活字成本与排版成本,不像英文26个字母,汉字除了几千个常用字每个字要造很多份之外,还得时刻准备造各种生僻字而人力成本也高,至少得训练排版者识文断字,有一定的文字理解能力其二,活字印刷的质量不如雕版印刷。胶泥制作的文字,其形状不如雕版刻字工整,古代有能力印刷书籍的只有政府,更多的追求质量。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故事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如今的木板水印画仍用此法,统称为“雕版印刷术”。毕升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实践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艰难,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发明活字印刷术。其方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具体记载。从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遍全世界。全世界人民称毕升是印刷史上的伟大革命家。

沈括只说他是个布衣,籍贯及生平一点都没有交代。所谓布衣,从字面理解就是没有作过官的普通老百姓。关于毕升的职业,以前曾有人作过各种推猜,但最为可靠的说法,毕升应当是一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因为只有熟悉或精通雕版技术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活字版的发明者。由于毕升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发现了雕版时最大缺点就是每印一本书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较长时间,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

导读:毕升,汉族,北宋安徽歙县人。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毕升的的活字印刷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早先印书,都是把书刻在整块整块的木板上印。听说师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印刷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几十倍,师弟们纷纷向师兄取经。
他先将细腻的胶泥制成小型方块,一个个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烧硬,按照韵母分别放在木格子里。然后在一块铁板上铺上粘合剂***松香、蜡和纸灰***,按照字句段落将一个个字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围上铁框,用火加热,待粘合剂稍微冷却时,用平板把版面压平,完全冷却后就可以印了。印完后,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剂熔化,拆下一个个活字,留着下次排版再用。